解放軍進駐 激勵熱血青年參軍報國——文化名村高山村里的紅色印記(下)
玉林解放初期,解放軍部隊進駐高山村后,分別住進了牟思成祠、牟紹德祠和郎官第等幾座古宅里。后來,高山村不少熱血青年受解放軍英勇報國精神的影響,參軍走上戰場,立下了戰功。
部隊公布處仍清晰可見
牟思成祠是解放軍進駐高山村后住進來的古宅之一,建于清代雍正甲寅年(公元1734年),建筑面積1188平方米,為四進大宅,還設有兩邊廂房,全部用青磚砌成。大門前的臺階,則是由黃沙石和灰石板鋪成。
“這是村里面積最大的古宅之一!备呱酱宕迕衲矇呀榻B,因為面積大,而且足夠堅固,所以成了解放軍選擇駐兵的地點之一,F在走進牟思成祠的門口,在右邊的墻壁上還可以看到當年部隊用來告知指令、命令的公布處。
牟思成祠是解放軍進駐過的古宅。
公布處面積不大,上方寫著新兵第二大隊第七中隊公布處,下邊用黑色線條分成四個表格,表格的頂端分別寫著“發令”“指令”“命令”“通知”,字跡歷歷可見!坝捎谑遣筷犃粝碌淖舟E,我們一直保護著,防止受到破壞!
牟壯說,目前村里正在收集解放軍進駐時留下來的包括字跡等所有東西,把解放軍進駐過的幾座古宅打造成紅色古宅,使之成為高山村一筆文化財富。也讓高山村后人以及前來高山村游玩的游客了解到那一段紅色的歷史。
另一座進駐過解放軍的古宅為郎官第。據說,當初值守瞭望塔的解放軍戰士就住在這里,F在從郎官第三進大屋東面的側門出去,可以看到地面殘留有墻腳的青磚。
牟紹德祠曾是電影《風雨桂東南》和《朱錫昂》的拍攝地。
“原來的郎官第還有一座橫屋,也入住過解放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損毀了!痹瓉韽睦晒俚谏衔荼成叫藿ㄓ须A梯,從側門一直通到山頂。牟壯為郎官第的后人,他介紹,郎官第的背后原來還有一個山洞,是祖輩們用來防賊防匪的,一遇到有土匪前來打劫,便躲進山洞里面。后來,社會安定后,山洞又用來貯藏糧食作物。
牟紹德祠始建于清雍正乙卯年(1735年),于乾隆戊午年(1738年)建成,占地面積900平方米,建筑面積850平方米,為四進大宅。牟紹德祠設有建筑面積125.13平方米的議事大廳。據高山村一些年紀較大的村民介紹,當年牟紹德祠的房間全部住滿了解放軍戰士。
因為這些紅色的印跡,后來牟紹德祠還成了電影《風雨桂東南》和《朱錫昂》外景的拍攝點。
熱血青年從這里走上戰場
解放軍進駐高山村,對高山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激發了村民的愛國熱情,不少熱血青年紛紛報名參加了解放軍。
部隊公布處留下的字跡。
牟業光(又名:牟甲驟)便是一名跟隨解放軍走進軍營的青年!澳矘I光是郎官第走出來的熱血青年,在解放軍團部進駐郎官第時,才15歲,他經常捕魚捉蝦給解放軍改善伙食,很受解放軍官兵喜愛!蹦矇颜f,牟業光參加解放軍后,曾榮立二等功。1952年8月,牟業光又隨部隊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他成為廣西軍區訓練團學員,1964年轉業到玉林縣稅務局工作。
解放軍部隊進駐高山村時,一位軍官在這里演繹了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
當時團部駐在郎官第。一位叫尚殿清的排長經團部領導介紹,與牟業光之妹牟業坤(時年17歲)相識,二人在這里相戀相愛。在部隊離開高山村時,牟業坤跟隨尚殿清參軍遠征,1957年10月兩人在軍營結婚。1958年,夫妻倆轉業到河南信陽工作!1965年,牟業坤隨夫定居駐馬店,育有一女一子!睋矇呀榻B,牟業坤今年已經82歲,目前身體健康子孫滿堂。
將把郎官第及屋背山打造成紅色基地
郎官第曾作為解放軍的指揮部,這也讓這座四代出過6名郎官而遠近聞名的古宅多了幾分傳奇!澳矘I光和牟業坤兄妹,讓文人輩出的郎官第多了幾分武勇的色彩!备呱酱迦、原玉州區文化館館長牟健介紹,郎官第的傳奇與生俱來。這座古宅是郎官第的先輩牟輝孔在清乾隆17年壬申(1752年)中舉后任廣東長寧縣縣官時,仿長寧縣衙門圖樣建造的。民間曾流傳這樣的說法,“因為是仿衙門而建,所以才有后來郎官第文人輩出的傳奇”。
高山村正在把郎官第打造成紅色教育基地。
“高山村的紅色印跡,是一大亮點!睋步≌f,目前,高山村計劃在屋背山上建設一座“解放玉林城紀念塔”,讓后人牢記高山村的紅色歷史,傳誦紅色故事,弘揚紅色文化。
(記者 王耀前 周立華)
原標題:解放軍進駐 激勵熱血青年參軍報國 ——文化名村高山村里的紅色印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