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食鴨骨險成“穿胸利劍” 多學科合作化險為夷
經胃鏡檢查發現,鴨骨頭橫亙食管腔。
醫護人員為患者施行手術。
8月26日,玉林市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聯合心胸外科、麻醉科手術室、泌尿外科等多學科,施行了一例胃鏡下食管下段異物取出術。該手術在胃鏡下采用鈥激光切斷鴨骨頭,再分段取出,成功為患者拔除“胸中之劍”。
玉林市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陳世奇提醒市民,誤吞異物后切勿試圖用大口吃飯、吃面團和包子等方式咽下去,應盡快就醫。
危險:誤吞鴨骨頭至食管21天,多學科合作化險為夷
8月5日,60多歲的王大爺在食用鴨肉時,不慎將一塊鴨骨頭誤吞入食管。發覺喉嚨中有梗阻疼痛感后,他大口吃飯,想要將鴨骨頭順勢咽下去。因為咽飯之后癥狀減輕,王大爺以為鴨骨頭已經吞了下去,沒有事了,就沒有到醫院檢查。但不久后,王大爺出現了胸痛癥狀,由于疼痛難忍,他到當地醫院就診。因為并不知道胸痛是由誤吞鴨骨頭引起,他沒有向醫生敘述吞食鴨骨的事,醫護人員給其做了CT、照影檢查,未能發現病因。
胸痛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幾經輾轉,王大爺來到玉林市第二人民醫院就診。接診醫生為其安排了胃鏡檢查,發現有食管異物引起的穿孔出血,并伴有感染、糜爛。隨后,經胸部CT檢查發現,有一個異物卡在食管下段,而且左邊穿孔部位緊貼胸主動脈,不排除穿破胸主動脈引起大出血威脅生命的可能。因此,不管是胃鏡下取出異物,還是開胸手術取出異物,都有極高的風險。
在向患者及家屬說明病情嚴重性并征得同意后,醫院手術醫護團隊為王大爺制定了方案:首先,由消化內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陳世奇和他的團隊在麻醉科手術室雙腔氣管插管全麻下,通過胃鏡將異物從食管取出;與此同時,心胸外科和麻醉科手術室在取異物時做好隨時開胸的準備,一旦在取異物過程中出現大出血,馬上為患者進行開胸止血,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值得慶幸的是,經過多學科協作,在雙腔氣管插管全麻下,術中應用食管內球囊壓迫止血,巧用鈥激光切斷異物,在胃鏡下,鴨骨頭成功被分段取出。醫護人員發現,鴨骨頭足有3.92厘米長。
至此,這塊長3.92厘米的鴨骨頭卡在王大爺食管內已經長達21天。
提醒:誤吞異物后盡早就醫
“誤吞異物在小孩中比較常見,成年人也不少!庇窳质械诙嗣襻t院消化內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陳世奇表示,小孩誤吞的異物主要有硬幣、紐扣、玩具小零件等,成年人則容易誤吞魚刺、骨頭等。在其接診的患者中,還有人誤吞藥品包裝、牙簽、半個蘋果的。
陳世奇提醒,誤吞異物后要盡早就醫。一般情況下,誤吞異物3天后就很容易感染、化膿,造成穿孔。有些人在誤吞異物之后,試圖用大口吃飯、吃面團和包子等方式把異物咽下去,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颊咄醮鬆斣谡`吞鴨骨頭之后就進行了錯誤操作——吞飯,鴨骨頭被飯團慢慢往下壓,然后卡在狹窄的食管中下不去,造成了食管兩端被刺穿的后果。
“‘食不言,寢不語’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标愂榔姹硎,有不少人是一邊吃飯一邊聊天造成的誤吞異物。他曾經在去年中秋節接診過一個誤吞蘋果的患者,就因為其在咬了蘋果后,回應了家人的一句話,導致不小心囫圇吞下半個蘋果。醫護團隊用了一個晚上,才把半個蘋果一點一點地取出來。此外,不要給幼兒食用花生、龍眼等較小的食物,現在是開學季,一些小學生可能有咬筆頭的行為,從而導致誤吞筆頭的后果,家長一定要做好宣傳教育,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
原標題:誤食鴨骨險成“穿胸利劍” 多學科合作化險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