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革命老區教育36年 為孩子撐起希望的藍天
在36年的教學生涯中,他一直扎根在紅色革命老區,矢志不渝奮斗在鄉村教育的第一線,用自己的愛心和責任默默堅守鄉村講臺,用知識和愛心照亮山區孩子的求學夢,他就是博白縣鳳山鎮二中校長劉云鋒。
劉云鋒經常跟留守學生談心,關心他們的成長。
接力父棒,扎根山區圓教師夢
“我的童年就是在貧窮的大山里度過,是大山養育了我,我對大山有一種眷戀,對山區的孩子有一種難解的情結!眲⒃其h提起往事,眼里頓時淚光閃爍。
今年54歲的劉云鋒出生在博白縣鳳山鎮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家里兄弟姐妹多,一家人的生活僅靠父親當代課教師的微薄收入來支撐,生活很貧窮。但劉云鋒從小耳濡目染,認為老師是一份崇高的職業,立志做一名人民教師。1985年高中畢業,他走上了鳳山鎮竹圍村謝屋教學點的講臺,成為一名代課教師。
謝屋教學點坐落在大山腳下,由破舊的祠堂改建而成,只有幾間低矮陳舊的泥磚教室和小瓦房。下雨天,雨水往下漏;冬天,冷風灌進來,學生無法專心上課,只能用舊報紙或破麻袋把窗子封起來;運動場沒有、衛生間也沒有,老師學生要跑到附近農村解決大小便……學校條件這樣差,生活條件這樣艱苦,工資只有33元。想到自己養家糊口的困窘,劉云鋒也曾猶豫過,但他最終決定堅守這個教學點。他說:“我走了,孩子們咋辦?如果像我這樣從農村走出來的教師都不能留下,那誰來承擔山區孩子的教育?我要像一顆螺絲釘一樣,釘在這里,只要山區需要,孩子們需要,再苦再累,我也要堅守!”
以愛為根,用愛心呵護師生成長
劉云鋒憑著出色的表現和過硬的教學能力,贏得了領導和群眾的信任。2005年任鳳山鎮竹圍初中校長,2012年任鳳山鎮一中校長,2016年又調往鳳山鎮二中任校長。從教36年來,他在生活上、工作上關心每一位教師,讓他們扎根山區安心教學。
2019年5月,鳳山二中的教師廖聲東生病住進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花了不少錢,劉云鋒組織師生愛心捐款,并專程去南寧看望慰問,送去師生捐款20000多元。這位躺在病床上的老師熱淚縱橫地說:“我要好好治病,爭取早日康復出院回到學校工作,報答校長和師生的關心!
農村學校住房緊張且簡陋,他總是把好房間讓給年輕的教師。2009年12月,竹圍初中新分配來兩位教師,當時學校沒有住房,劉云鋒騰出自己居住多年的住房讓新來的教師住,而自己搬到一間不到5平方米的樓梯間,他這種先人后己的舉動,深深贏得了師生的尊重。
他對待教師如此,對待學生也如此。農村學校有許多學生都是留守學生和貧困學生,劉云鋒總是傾注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來關愛這些學生。劉云鋒為這些學生建立檔案,開設親情溫馨信箱,開展“一對一”的關心幫扶。學生小娟的母親不堪貧困拋下子女遠嫁他鄉,父親受生活所逼長期外出打工,小娟只能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兩位老人年老多病,不僅不能照顧小娟,反而還要靠她來照顧。寒冬臘月,小娟只穿一雙涼鞋和單薄的衣服。劉云鋒便自掏腰包購買鞋、襪子和衣服送給小娟。小娟沒有伙食費了,劉云鋒幫她給;沒有資料費,劉云鋒幫她墊;沒有學習用品,劉云鋒幫她買。劉云鋒這個愛心行動一直延續到小娟讀完初中。如今,小娟早已畢業參加工作,但她每次回來都到學?赐麆⒃其h,感謝這位昔日“恩人”。
均衡引領,全力打造教書育人環境
面向每一個學生,辦好每一所學校,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這是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期盼。鳳山鎮二中通過“三風一訓、名師支撐、全面推進、加快均衡”的戰略,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的義務優質均衡發展之路。
原來的鳳山鎮二中校園環境差,面積小,運動場地不足,教學設施也不齊全。每年秋季期學校嚴重缺水,師生放學后要到附近村民家中端水回校洗澡、洗衣服……
為了改變辦學條件,讓學校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樂園,促進學校均衡發展。劉云鋒多次不分白天黑夜,走村串戶跟村民溝通、協調,在鳳山鎮黨委、政府和社會力量的幫助下,該校成功地從3公里外引來符合標準的山泉水,有效解決了師生用水難的問題。
為了學校用地,劉云鋒經常抽空做15戶農民的思想工作,最終達成協議,解決了學校建綜合大樓、學生宿舍樓及運動場地用地問題。如今綜合大樓、學生宿舍樓、塑膠環形跑道運動場相繼建設,極大改善了該校教學環境。
近年來,劉云鋒為了學校的均衡發展,已經放棄所有雙休日和節假日,向校友、學校師生、老板及愛心人士發出“愛鳳山二中”捐款助學提議書,得到一呼百應,共為均衡教育發展籌集資金20多萬元。為了節約經費,劉云鋒經常帶領家人和老師修理學校門窗、檢修線路、種花種草、綠化校園等。
在劉云鋒的帶領下,鳳山鎮二中借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春風,不斷優化育人環境,改善了辦學條件,提升了辦學品質,如今鳳山鎮二中教育質量走在全縣同類學校的前列,學生第一次出現“回流”。
執教36年來,劉云鋒先后被評為博白縣優秀教師、玉林市優秀教師、自治區八桂優秀鄉村教師。(闕永青 包雪奎)
原標題:堅守革命老區教育36年 為孩子撐起希望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