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福綿區樟木鎮:傳承紅色文化 譜寫鄉村振興“大文章”
走進福綿區樟木鎮羅沖村象地自然村,看到的是干爽的路面、整潔的村巷,整個村莊透著一股靜謐、清爽的氣息。
今年以來,福綿區鄉村辦以十丈村示范帶動,以點帶面打造“福綿鎮十丈村——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產業園——沙田鎮銅鼓坡”福綿區鄉村振興示范帶,全面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形成了“鄉村振興·共同締造”福綿模式。樟木鎮也乘勢而為,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修復革命先烈故居,傳承紅色文化,讓這個有著革命歷史的山區鄉鎮再次揮起如椽大筆,譜寫鄉村振興的“大文章”。
四通八達的鄉村道路
村民齊心協力開展三清三拆
舊村改造讓革命老區煥發新活力
樟木鎮羅沖村是玉林最早的革命老區村之一。從羅沖村村委會沿著村道往西走不到1公里,便來到了羅沖村象地自然村。在村的入口處,不少村民戴著草帽、掛著毛巾正在清拆破房舊屋。路邊,整齊地放著拆出來的泥磚和舊瓦。一路走過去,一棟棟新建的房子錯落有致。
“希望象地自然村的三清三拆工作能以點帶面,推動整個羅沖村實現舊村改造!比涨,福綿區福綿鎮十丈村第一書記陳桂春特地回到了老家羅沖村,參加了象地自然村的“鄉村振興”會議。他在會上表示,將邀請全程負責十丈村設計、改造的鮑國志鄉村建工作室的主要成員前來參觀,讓他們獻計獻策,加快象地自然村舊村改造的步伐。
據了解,自2003年起,樟木革命老區便充分發揮市、區、鎮、村四級黨政相關的組織協調作用,掀起了革命老區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潮。短短兩年時間,就在“路、水、電、校、醫、辦、池”七大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其中,投資80萬元修建了路程18公里的四級公路;投資15萬元修建了村際、村屯之間的公路15公里;投資300多萬元建設一批人畜飲水工程 ,解決了12個行政村以及圩鎮約4萬多人的人畜飲水困難問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投資250萬元,建成“三面光”水渠、機耕路、過水涵洞等農業生產基礎設施一批……26個老區村的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建成,鎮容村貌發生了巨變。
“一定要把十丈村舊村改造的經驗帶回來,全力支持家鄉的建設,讓這個革命老區重新煥發活力!标惞鸫航榻B,福綿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創新“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模式,以十丈村舊村改造為試點推進鄉村振興。今年提出打造“福綿鎮十丈村——中滔環保產業園——沙田鎮銅鼓坡”福綿區鄉村振興示范帶,樟木鎮有幾個村屯被列入2019年第一批鄉村振興示范帶重點建設自然村,有力地激發了周邊村莊的建設熱情。
鄉約廟見證了樟木鎮的革命歷史
鄉約廟是羅沖村的一座古廟,建于明洪武年間,是羅沖斗爭史遺址,也是玉林市第三批文物保護點之一。
鄉約廟并無奇特的造型,更無華麗的裝飾,但它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遠,有“金蘭三結義”的美談;近,有革命火種在鄉約廟里點燃并燃遍玉林大地的英雄事跡。
據史料記載,公元1278年,明洪武年間,羅大明、辛大成、張大祿3人帶家眷不約而同搬遷到羅沖村,他們一見如故,于是結拜為兄弟,這便是當時的“金蘭三結義”。后來,他們籌建了鄉約廟,并組織成立賢能會,號召當地群眾積極參與家鄉建設,羅沖圩、大水陂、大陸橋等古跡便是賢能會力量的見證。
1926年春,革命志士朱錫昂在羅沖村開展革命活動,發展了教師王懿仁、楊第鶴為中共黨員,并成立黨小組,又建立了中共鬱林縣支部干事會。后來,時任縣立樟木二中任教的張第杰參加了朱錫昂的地下活動,并組成了第一支農民自衛軍,在鄉約廟里建立了農民識字夜校,暗中向農民宣傳革命思想。不久后,又成立了農民協會,開展“二五減租”運動,保護農民利益。
1927年6月,共產黨員張震球從廣州回到羅沖村,在鄉約廟宣傳馬列主義、學習廣東農民運動講習所的資料。由于當時設在鄉約廟的農會在“二五減租”失敗后散了,便組織成立“勞農會”,以擴大力量。1928年冬,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六屆學員、農民運動特派員李赤雷來到羅沖村指導工作,并組織了多次戰斗。1929年夏,朱錫昂被捕殺害后,羅沖村的革命據點遭到了嚴重破壞,張震球被逼離開羅沖村,到百色右江加入紅七軍,參加百色起義。1930年,六萬山游擊隊成立,仍以鄉約廟為據點,不少革命活動的指揮中心仍設立在鄉約廟里面。
“鄉約廟當年的一塊石碑上刻有13條鄉規民約!睆埗f,民約規定禁止偷盜、賭博、惹事、打架、虐待、拋棄等行為,提倡勤勞、儉樸、團結、友愛、尊老、愛幼等美德,讓純良鄉風世代傳承。每年農歷八月十五,羅沖村村民還會在鄉約廟舉行盛大的廟會,舉行舞龍、舞獅等活動,還有木偶戲等表演。附近村的村民也會來參加廟會,非常熱鬧。
修繕革命先烈故居,傳承紅色文化
羅沖村修建有革命斗爭史陳列室、紀念館、文化長廊等,是一個有著豐富歷史文化底蘊的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這里有玉林市第一個中共黨員——羅沖村的張震球,玉林市第一個農村革命據點——朱錫昂組織的羅沖據點,玉林市第一個中共農村黨支部——羅沖黨支部,玉林市第一支游擊隊——羅沖赤衛隊為主體改編的游擊隊,玉林市第一個農民協會,玉林市第一批赴京的全國勞動模范——羅沖村的羅東同志……
現在,張震球故居的門口還懸掛著一塊寫著“革命紅軍張震球同志故居”的牌匾,紅底黃字,顯得異常醒目。牌匾旁邊還有張震球的簡介——張震球1924年11月,在廣州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玉林五屬第一位加入了共產黨的黨員。1926年在黃埔軍校、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在大革命失敗后,他機智脫險,回鄉領導玉林勞農運動。
“張震球故居的牌匾是玉林已故的知名攝影家制作的!睆埗榻B,這位攝影師以前是羅沖村的知青,他曾花很多心思去收集整理這些革命先烈的革命故事,并用相框制作出來。除了張震球外,張第杰、張哲群兄弟二人的故居也懸掛了牌匾和簡介。
“一些故居里面還有不少建筑材料是非常精美的!庇浾咦哌M張第杰和張哲群兄弟二人的故居時,發現這座有上百年歷史的古屋保存得較為完好。正座入門處的一個巨大屏風雖然下半部份僅剩中間的小門框,但由于木材仍顯堅硬,歷經歲月的滄桑后,反而多了一份時光贈與的豐盈和詩意。屏風上半部份是木雕窗花,雕刻著各種精美的幾何圖案,藝術意韻豐沛。
“在舊村改造中,凡是革命先烈的故居都將盡可能修復原樣!标惞鸫赫谑占嚓P資料,下一步他將著重對羅沖村革命先輩的故居進行修繕,讓這些故居成為愛國教育基地。
產業興旺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原來我們村就像躲在深山野嶺中,從村里到相鄰的新橋鎮還要繞道福綿鎮!
去年底,福綿區成均鎮經環保產業園至新橋的公路全程開通,路線全長14.994公里,路線近1個小時。樟木鎮中村一位70多歲的村民說起以前中村對外的道路,感慨良多,“當時的泥路又彎又窄,我們從村里挑菜到鎮上去賣,要走好幾里彎彎曲曲、坑坑洼洼的山路,每次都累得汗流浹背。2016年9月,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產業園區動工建設后,村道全鋪上了水泥,到鎮上的道路也新建橋梁3座,讓樟木和成均兩個鄉鎮與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產業園接通,交通變得便利了許多!
“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產業園的建設讓周邊不少村莊的基礎設施和功能服務配套不斷完善!闭聊炬傂、副鎮長鄧德洲說,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產業園正式開園后,外地人不斷增多,有不少人到周邊村的村民家租房住,現在周邊的民房每間房可租300元-400元,一些村民單房租一個月可收入2000元以上,還有不少村民專門建新房子用來出租,F在工業園區周邊的新房子不斷增多,一些犄角旮旯也通上了水泥道,綠化也變多了,一些農家院落弄得像花園一樣!按迓浯笞儤,一個個美麗鄉村躍然眼前!
近年來,樟木鎮還立足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大力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積極培育高效特色農業,通過強基地、壯產業、樹品牌,頻頻打出組合拳,特色農業發展得風生水起。樟木鎮旺老村以種天冬而聞名遐邇,素有“廣西天冬村”之稱。早在2008年,旺老村就在鎮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旺老村天冬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通過與本村外出經銷中藥材人士、中介人聯系,組建中藥材經紀人隊伍。由于合作社多渠道拓寬新市場,天冬銷售渠道暢通,價格上揚,增收幅度較大。
雞骨草種植則是樟木鎮特色農業的又一張“名片”。羅沖村依托資源優勢發展雞骨草種植,以科技農業、示范農業、效益農業為抓手,強力打造雞骨草種植專業村。村民張紹海種了約2公頃雞骨草,年產值達10多萬元。2007年開始,他還開辦了“洪銘原生中草藥種植場”,除了種植外,還對雞骨草進行加工。另外,不少生態農場目前大力發展的牛大力等種植也漸成氣候。
原標題:福綿區樟木鎮: 傳承紅色文化 譜寫鄉村振興“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