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綿區樟木鎮羅沖村:續奏紅色交響曲 譜寫振興新篇章
羅沖村通過土地流轉,規模發展現代化種養產業,引領了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圖為羅沖村村民在打理雞骨草。
走進六萬大山山腳下的福綿區樟木鎮羅沖村,革命英烈的忠冢和紀念碑頻頻入眼,一棟棟新建起的樓房錯落在青山綠水間,厚重歷史與現代鄉村交相輝映。
70歲的村民張超賢會時不時地為革命烈士爺爺張哲群和其他革命先輩擦一擦墓碑,拔一拔墳前草!案锩容厭侊B灑血打下了新天地,換來了我們現在的新生活,只有不忘來時的根,未來的路才能走得更順暢!睆埑t說。
新中國成立后,玉林歷屆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把大量心血傾注在對革命老區的幫扶上,一輩輩羅沖村人傳承紅色基因,奮發圖強,興基建、辦教育、搞產業,大山腳下的鄉村建設如火如荼。如今的羅沖村,正以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面貌,向世人訴說著70年來革命老區的新變化。
把一切都獻給革命
紅色土地上的崢嶸印記
從村委大樓沿著5米寬的硬化村道,記者跟著張超賢一路走向羅沖小學!斑@是革命烈士羅英壽,這是玉林首批參加長征的紅軍戰士羅東……”張超賢指著兩旁的墳冢向記者介紹。
走到羅沖小學校門,兩座以水泥和大理石修葺的烈士墓碑如劍柄般佇立在旁,莊嚴而肅穆!斑@是爺爺張哲群及其弟弟張第杰兩位革命烈士的忠冢!睆埑t說,2013年,黨和政府為爺爺他們重新修葺了墳冢和墓碑,“黨和政府沒有忘記羅沖的革命火種,沒有忘記革命老區!
玉林第一位黨員、第一個中共農村黨支部在羅沖村誕生。1924年11月,羅沖村村民張震球在廣州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春,回鄉后的張震球和張澤群等一起成立羅沖黨支部,張哲群任支部書記。
羅沖村是玉林近代革命斗爭史中最早的革命老區之一。記者走進建設在張哲群烈士墓旁邊的革命陳列館看到,館里文史資料詳細記載了羅沖村輝煌的革命歷史,羅沖人民前赴后繼積極投身革命,為新中國成立作了偉大貢獻,孕育了張哲群、張第杰、陳務信等數十名革命烈士。
革命時期,革命志士朱錫昂把革命的種子播撒到羅沖村,羅沖村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團結起來反抗官僚地主,成立玉林首批農民協會?谷諔馉幈l后,羅沖人民組織開展抵制日貨和防奸工作,捐資捐糧,參加戰斗。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羅沖村成立革命同心會、組建羅沖武裝班,與解放軍一起痛擊土匪,積極配合駐軍野戰部隊406團開展剿匪斗爭,解放無數群眾……在陳列館瞻仰革命事跡,讓人蕩氣回腸。
把老區建設起來
基礎設施建設蹄疾步穩
“玉林市老促會的老同志幫扶建設了革命陳列館!绷_沖村村主任羅海成說,玉林市老促會的老同志們不辭辛苦,三番五次來到羅沖村調研,目的就是想把革命老區扶起來!鞍才挪惋,不要!安排住宿,不要!就要村干部對村子各類情況的精準介紹!
走進羅沖小學,記者看到,國旗在寬闊的運動場上飄揚,教學樓被擴建得寬敞明亮,原本斑駁的墻面粉刷上紅白相間的涂料,教室門窗正在翻新,舊桌椅也將全部更換!按遄拥幕A設施年年都有大變樣!绷_海成激動地說,自玉林市老區建設大會戰以來,羅沖村的基礎設施一步步完善起來。
2013年,羅沖村成為玉林市老促會的聯系村。稔塘沖水庫堤壩在玉林市老促會專項資金的支持下整體翻新加固!暗虊蔚陌踩珷縿恿巳迦说男,現在懸著的心終于落地了!贝迕耜惾鹆粮吲d地說。沿著水庫堤壩一路走向羅沖村深處,足以容下兩輛小車的硬化村道一路延伸,村道邊有不少村民新建的樓房,一條條水渠流向農田蕉林,村民開著農用車載著雞骨草來回奔馳。
村民張英正在忙著打理一片蕉林,一串串飽滿的香蕉掛在樹上搖搖欲墜!耙皇撬薜盟奶庍B通,香蕉絕不會長得這么好!睆堄⒏嬖V記者,三面光水渠在近幾年的不間斷修建下已形成灌溉網,灌溉著所有的農田、香蕉、雞骨草等種植林!耙郧斑要淺一步深一步走泥路打水灌溉,現在道路修起來了,小學、公立幼兒園也建設起來了,一切都大變樣了!”張英喜笑顏開。
把產業發展上去
鄉村振興的探索實踐
香蕉、果蔗、雞骨草等經濟林在羅沖村隨處可見。記者在一處果蔗林遇到從四川前來考察的采購商張鵬!傲_沖村的果蔗名聲在外!睆堸i說,此次前來考察是打算尋找幾家規模種植的蔗農簽訂長期采購合同,保障他生意鏈中的穩定供應。
在基礎設施建設向特色產業發展的政策引導下,規;、現代化的種養產業成為羅沖村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香蕉、果蔗、皇帝柑等農業產品馳名內外,每年源源不斷從羅沖村向各地散發。羅沖村通過流轉200多公頃土地,規模發展種養產業,同時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傳統產業轉型,朝著農業現代化的目標穩步邁進。
村民張紹清是雞骨草種植能手,還辦起了加工廠,將雞骨草加工成半成品中藥材,通過中藥材市場銷售到全國各地!懊抗锛兝麧2元左右!睆埥B清同記者算了一筆賬,每批次雞骨草在600公斤左右,可賺1200元!凹庸び忻抗1.6元的收入!痹诩庸S務工的村民陳廣慶說。
乘著“南方藥都”的大船,羅沖村雞骨草種植規模日漸加大,通過玉林中藥材專業市場,近3年來年均銷售雞骨草原草和半成品藥材1000多噸,產業的發展在家門口解決了100多名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更是吸引了外出務工的村民回流種植。
羅沖村的養殖業也在同步發展,“參黃雞”成為村里的養殖品牌。陳友志從2003年在家里圈養幾十羽參黃雞,一步步擴大至年均林下養殖近3萬羽的規模!巴恋刈赓U一畝要1000多元,養雞利潤最少一羽可得4元!标愑阎窘榻B,通過“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公司提供雞苗、飼料、技術和藥品,雞苗養成后保價回收,一年單是養雞收入就有12萬多元。
記者走訪了解到,羅沖村傳統肉雞養殖業通過轉型升級,養殖場逐漸摒棄傳統零散、粗放的養殖,發展為山林集中規模、或大棚自動化喂食養殖。同時,羅沖村培育養殖糞便發酵項目,實現養殖污物回收再利用,不僅解決了養殖污染的環境問題,更是降低了養殖成本,肉雞養殖形成良性循環。去年,羅沖全村肉雞養殖年產150萬羽,總收入400多萬元。
農業產業化發展為村民帶來了致富機遇,羅沖村人均年收入從以前不足1000元大幅增至8000多元。同時,羅沖村通過山地租賃、企業房屋出租和入股多個農業合作社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近三年來羅沖村村集體年均收入5萬多元。
原標題:福綿區樟木鎮羅沖村:續奏紅色交響曲 譜寫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