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新橋鎮: 發展特色種養 新型農民帶富一方鄉鄰
陳春妮的種植基地新鮮蔬菜上市銷售。
獅頭鵝養殖成了化山村脫貧的發展支柱。
經濟發展了,村屯更美麗了。
福綿區新橋鎮在1990年經自治區批準改為建制鎮,在1992年底,經玉林地區行署批準,被評為革命老區。記者了解到,新橋鎮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是朱錫昂等革命烈士戰斗過的地方。日前,記者走上這片紅色的土地,感受到了新橋的歷史變遷和經濟發展。
紅色土地上 迎來經濟騰飛
新橋鎮位于玉林市東南部,東接陸川縣,南毗石和鎮,西臨南流江,與樟木鎮隔江相望,北鄰南江街道、福綿鎮。黨史資料記載,這里是開展游擊戰爭、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地方。從1928年秋起,中共郁林縣臨委就安排王懿仁到新橋開辟革命根據地開展革命活動。從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橋都有黨組織活動,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持續了21年之久。在各個時期犧牲的烈士有14人,革命群眾被殺害的有22人,新橋人民為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新橋鎮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繼續發展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經過70年的發展,在各個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路網、供水、示范區的建設,運輸集團的發展壯大,工業園區的開發,規模種植和養殖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績,此外,商業、飲食、服務、旅游等第三產業的發展也方興未艾。
目前,新橋鎮的各個項目發展提速,更多的項目選擇來此扎根,這將給新橋鎮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據副鎮長梁進念介紹,今年新橋鎮以實施“13455”工程為契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力推進項目建設。上半年,新橋鎮開展前期洽談項目1個,總投資5.2億元。3D打印技術項目玉林市UNIZ3D打印項目正在開工建設,成均-樟木-新橋二級公路(新橋段)、新發集團福強電子商務物流、玉冠杯等項目建成。新橋小城鎮綜合體項目已封頂,喬億冷鏈項目已開始填土,賢明電子項目、佰能達項目均已開工建設。重點抓好機械制造業、物流業的發展及微、小企業的服務工作。同時成立各項目征地和處遺工作組,重點推進包括玉林機場路(新橋段)、大南路延長線、荔玉高速公路(新橋段)等項目征地工作,目前各項目穩步推進。
截至今年二季度,全鎮累計完成財稅收入2468.7萬元,同比增長37%;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9.5%。前二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8元,同比增長7.6%,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81元,同比增長10.1%。
而在這過程中,涌現出了更多靠勤勞和智慧脫貧、致富的人和村。
得益于扶農政策 一介女流做到了大農場主
9月5日,初秋的微風褪去了酷暑的炎熱,在新橋鎮新橋社區秀嶺屯的農田里,摘瓜、分類、裝箱、裝車,十幾名工人正在青瓜基地里有條不紊地忙碌,當天他們正在收摘基地里的第一茬瓜。而這幾十畝地的主人是一位叫陳春妮的女性。從上大學到分配到鄉鎮做教師,再從放棄“鐵飯碗”回到農村當農民,如今發展到擁有自己的基地、銷售檔口,這位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女性用她的經歷證明了怎樣去做時代的弄潮兒。
初見陳春妮,瘦小的身材,騎一輛沾滿泥土的電動車,一件普通的T恤加黑色長褲,穿著簡單的涼鞋,黝黑的臉上看不出眼前這位極其普通的農村婦女,是一位年產值超過200萬元的農場主。
陳春妮曾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上班之余種著家里的幾畝水田。2005年,她開始大膽地將家里的水田改種黑皮冬瓜,第二年租地種到了20畝,再往后一年更將規模擴大到38畝,就這樣一步步,她完成了從公家單位辭職,到現在將種植規模擴大到了182畝,在新橋社區秀嶺屯和橫嶺脊屯擁有兩個基地。所種植的蔬菜品種也從剛開始的黑皮冬瓜,發展到了現在的空心菜、絲瓜、青瓜、毛節瓜、西紅柿、茄子、辣椒以及各種葉菜類,一年四季都有蔬菜上市!耙荒晗聛,可能中間空檔只有個把月吧!标惔耗菡f。
是什么原因讓一個大學生、曾經捧“鐵飯碗”的女人有勇氣回到農村,扎根土地去創業?陳春妮說,這所有的決定都離不開國家的日益繁榮發展,離不開政策對農業方面的支持。土地流轉政策、興農政策的扶持,本地黨委政府給予的支持都給陳春妮在農業方面的創業賦予了更多的動力。
陳春妮說,在創業過程中也曾遭遇過不少困難,特別是在2012年—2013年遭遇了一個創業寒冬。那時候,農田里的農作物遭受了自然災害的侵襲,再加上補種的農作物受市場因素影響賣不出價,他們的農場一度到了發不出工資的地步,好在有新橋鎮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幫助和支持,讓他們渡過了難關。隨后,他們在挫折中總結經驗,經過精選品種、苦學技術,到現在蔬菜種植越做越大,銷售方式也從等待客商收購、請人代賣的方式,變為擁有自己的批發檔口,把種植和銷售的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每天負責裝貨、送貨和銷售的梁家壽在陳春妮的生產基地里幫忙管理了七八年,他在現場認真地把工人們采摘回來的青瓜按照質量的等級分好!斑@種又直又重秤的瓜賣得好,彎的價格要比直的便宜近一半!绷杭覊壅f。這些年來,他在生產基地有了穩定的收入,不用東奔西跑打零工了。記者了解到,在陳春妮的基地里,高峰時有七八十名工人,平時也有四五十名工人在干活,工人多半為50多歲的婦女。工人一天能拿到60元的收入,其中不乏部分貧困戶!耙粋月有1500多元的收入,也能解決基本的家用了。在外面,我們這個年紀很難找活干!币晃话⒁倘缡钦f。
“以前我們和夫家的幾兄弟擠在村里的幾間平房里,靠著微薄的工資和做農活得來的錢,生活實在清苦!标惔耗菡f,如今他們家在新橋鎮和玉林市都有房產,很多時候她都在感嘆,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業,利好的政策也越來越多,現在做規;N植的新型職業農民,比之前做傳統農民幸福多了。
找準路子 貧困村在脫貧路上闊步走
從新橋鎮政府開車約10來分鐘,通過七拐八彎的硬化山路,來到了“十三五”貧困村——化山村。手腳麻利、思路清晰、看起來雷厲風行的村支書葉祖榮帶著我們去看了幾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較快的種養基地。
經過化山村委會,再行一公里左右的村道,我們來到了位于一片坡地上的八疊塘屯。在一個種有沃柑的基地里,400多只獅頭鵝有的在覓食,有的在休憩。記者看到,這些獅頭鵝鵝毛油亮,看起來將近5公斤重了!梆B到7公斤左右就可以出欄了,目前的市場價一般穩定在31元/公斤左右,一只鵝的產出能達到200元以上!比~祖榮說,這是今年的扶貧項目,采取村委和合作社合作的方式,第一批已經出欄300只,每只鵝給村集體帶來40元左右的收益。
在養殖基地左側,山上的100多畝荔枝樹也通過扶貧項目引進了優良品種仙進紅、無核荔枝等進行了嫁接!耙郧斑@些荔枝樹就是普通的禾荔,口感一般,賣不出價,很多時候村民都是白忙活,遇上行情不好的時候連人工、肥料成本都收不回!比~祖榮介紹,針對這種情況,化山村通過扶貧項目引進了經濟價值更高的品種,采取向村民租樹、請村民干活等方式,由村委統一運作,在后年基本可以掛果,到那時村集體的收入又將會水漲船高,而村民的收益也能得到基本的保障。
2014年化山村被定為“十三五”貧困村,有43戶貧困戶共168人,貧困發生率為7.6%。到目前,已經有很多貧困戶順利脫貧,貧困發生率大幅降低。2018年脫貧的貧困戶林漢清因為丈夫長期需要吃藥,而為了照顧丈夫和家庭,她之前只能守著家里的幾畝薄田艱難度日,但現在她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
原來,村里引進了多個扶貧項目,也為貧困戶劈開了專門的就業通道,F在,林漢清成了一支農民工工作組的組長,就在家附近的基地里干活,每天能拿到80元的工資,加上組長補貼,一個月的固定收入能達到2100元—2500元!袄瞎穆圆∮嗅t療補助,我們家的收益也得到了保障,家庭能夠正常運轉了!绷譂h清說,隨著國家政策對貧困村的傾斜,以及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他們的生活越過越好了。
通過發展沃柑、青柚、天冬、莪術、荔枝、金茶花和各種養殖業,化山村不再是那個脫貧靠小打小鬧的貧困村,目前村里有光伏發電,有規模種養基地,硬化了四級村道,不久還將裝上路燈。以前只能走出山村外面謀生的年輕人,很多又回來創業了。他們在這片只有900多畝水田,卻有著3700多畝山嶺和1500多畝坡地的土地上,又看到了希望,并通過政策扶持和自己的辛勤勞作,找到了新的發展路子。
原標題:發展特色種養 新型農民帶富一方鄉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