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州區南江社區:村民變居民 有家有業有幸福
住在現代化社區里,居民幸福感提高。
公共服務中心讓前來辦理業務的居民稱贊不已
玉州區第八初級中學
居民購物可選擇的地方更多了
如今,居民到各公園活動都方便。
玉州區南江街道南江社區總面積8平方公里,轄56個居民小組,共3983戶,2005年撤村改社區。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有時代花園、三合金座、盛景、香格里、錦繡江南等配套齊全的成熟小區。近年來,南江社區大力推行社區服務“兩化四流程”工作法,不斷提升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創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幸福和諧”新型社區。
傳承革命精神,架起黨群“連心橋”
南江社區有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1928年冬天,張仁俊、朱錫昂等曾到南江村進行地下革命活動,建立勞農會,組織革命武裝,領導農民減租減息,并培養了鐘沛南、文詩才、陳紹前等多名積極分子。在這些積極分子的配合下,中共郁林縣委領導人經常到南江村燒炮坡、禾力塘、大垌中、秀桿嶺等村莊與群眾同吃同住,向農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
解放后,南江村人民當家作主,發揚革命老區的光榮傳統,不斷促進經濟全面發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用上了電話、電視、自來水等。上世紀90年代,農戶已經全部住上了磚混結構的樓房,高檔家具、音響、摩托車、汽車等進入農戶家庭,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2005年,南江村撤村改社區,十幾年來有了更大變化!蹦辖鐓^綜合黨委書記何開成告訴記者,近年來,南江社區投入200多萬元,按照“一廳六室兩欄兩中心”建設標準,拓展陣地服務功能,架起黨群“連心橋”。針對老、少、弱等群體的不同需求,騰出近500平方米場所建設“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為老人提供健康自助檢測、健身、棋牌、書法、乒乓球、午休等日間照料服務;打造“四點半課堂”,為孩子在四點半放學后開展課外輔導、照料等,解除家長“四點半的煩惱”;向社區2000多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圖書閱覽室、舞蹈室、氣排球場等10余個活動場所。
同時,建立起黨員志愿者、社區工作者和專業社工組織“三位一體”的高水平服務隊伍,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服務,成立了黨員志愿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百合義工”等多支志愿服務隊伍,帶動廣大群眾積極開展志愿服務。引入中陽家政服務公司等專業社工服務組織,為居民提供個性化、精細化、專業化的服務。
從油燈到電燈,教學環境越來越好
梁家強是土生土長的老居民,他見證了南江村改為南江社區前后的變化。梁家強曾是南江村一名民辦教師,回憶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學校任教的情景,今年68歲的他感慨萬千。
“70年代時,南江村的小學和中學都在同一間學校上課,就在現在南江中心小學的位置!1972年,梁家強走上教學崗位,先后在南江村小、分校任教。他回憶,那時學校是用泥磚蓋的,教室簡陋,學生基本沒有活動場地,因為操場白天都曬滿了稻谷。那時候,學校還沒有拉電線,晚上自習每個學生的桌面擺放一盞煤油燈來照明!袄蠋熒险n用粉筆都得很節約,每根粉筆用到比指甲還短都還不舍得丟棄!绷杭覐娬f,有時候不夠教室,學校還要借用附近的倉庫來上課。
“當時學校老師不多,各年齡段的學生組成復式班,老師先給二年級講課,然后再給教室里另一側的三年級學生講課!被貞浧鹱约旱慕虒W生涯,梁家強印象最深的還是教師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以及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望。
由于條件限制,梁家強從周日晚上到下周周六的下午,吃住都在學校里,批改作業、上課、值班等工作全部包攬!皠偝蔀槔蠋煏r,一個月分得1公斤肉票,工資22元/月,直到上世紀80年代工資才漲為40多元!绷杭覐娬f,那個年代的人都很單純,也很容易滿足,每天能來上課就是最開心的事。
“相比之前,現如今的學校教學樓寬敞明亮,標準化的教學設施,豐富的教學內容,多彩的校園文化,教師待遇的提高,這是以前大家想都想不到的!睂τ谛轮袊闪70年來的教育事業變化,梁家強認為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也不為過,最明顯一點是學校的硬件設施更加完善,現在都是多媒體教室,學校配有各種實驗室以及體育館、舞蹈室、音樂室等文體教學設施,學生能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F在老師上課,把電腦直接連接多媒體黑板,將課件、化學實驗演示、數學解題等優質的教學資源,通過圖片、動畫、視頻等各種形式,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增加了教學活動的趣味性。
記者從南江街道了解到,近年來,南江街道轄區新建中小學5所,解決學位11000多個。其中城南實驗小學、萬秀小學、玉州區第八初級中學3所學校在南江社區范圍內。
村民變居民,有家有業有幸福
走在南江社區的多條道路上,記者感受到撲面而來的都市氣息。過去這里是村莊,遍地是農田,如今已成為玉林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南江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熱情的服務、專業的素養讓前來辦理業務的居民稱贊不已。在社區的活動場地里,經常熱鬧非凡,這里開設有籃球場、氣排球場、運動健身場所、兒童游樂場所,還不定期舉行文藝匯演,豐富了居民文化生活。
洪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張朝,學生時期處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的時期!拔覀冊谀辖W讀書那會,條件比之前有了改善,但還存在物資不足的問題!绷钠鹜,張朝打開了話匣子,小學三年級時眼睛近視了,去醫院配眼鏡,要等一個月眼鏡才從外地寄過來,F在配眼鏡早已“立等可取”,且品種繁多可供選擇。其他各種物資的配套也越來越完善,幾乎找不到“缺貨”的東西了。
“近十年來,社區的發展變化有目共睹!痹鐜啄,張朝做過個體戶,后來隨著生意經驗越來越豐富,他成立了主營辦公用品的公司,并將公司從其他地方搬回南江社區。張朝表示,村民變居民后,不單享受到教育、社保、養老、醫療等福利,還有更大的機遇和商機。南江社區是南江街道下轄的社區, 南江街道境內有玉柴集團、玉藥集團、玉林國際會展中心、市體育館、玉林園博園、6大公園、玉林火車站和玉林國際中藥港;有玉柴工業園、玉州區坡塘、嶺塘三大工業園區,形成了建筑材料、機械配件、健康食品、皮革服裝四大產業集群。這對于南江社區的居民來說,也意味著有更多的就業和發展機會。
如今,社區的樓高、路寬、街道干凈、交通發達,公司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客戶上門聯系也便利。更讓張朝覺得安心的是,他家附近有金港小學、城南實驗小學、玉州區第八初級中學、綠軸公園、城南公園等,孩子讀書、日常休閑都有好去處,有家有業也有滿滿的幸福感。
居者有其屋 衣食住行都有新變化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這歷來是老百姓的理想生活!白≡谶@邊挺好的,公園、超市、學校、菜市場等應有盡有,生活十分便利!蹦辖鐓^居委會文書曾道珍介紹,以前,群眾住的基本是泥磚屋,最怕遇到刮風下雨,如今社區漸變多維度優質生活圈,很多居民住上了商品房,空間大,采光好,各種家用電器一應俱全,生活上了一個新臺階,F在社區里多個現代化樓盤,入住率高,居住氛圍成熟;沿街商鋪等商業繁榮;綠軸公園、城南公園、黑石嶺公園等城市公園綠地的建成,以及火車站片區改造、教育資源配套的增加等,使得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加優質的居住體驗。
“改革開放后,居民在致富路上各顯神通。特別是近十多年來,不少居民憑借社區的區位優勢,努力奮斗出一片天地!苯陙,從個體戶到成立自己的公司,張朝對此深有體會。在上世紀70年代,南江村的村民多數從事養殖業,或是開油坊酒坊,90年代,村里興辦了磚廠,后來還興建了食品加工企業。過去,在秀桿嶺一帶的村民,很多都曾到原中藥材市場打工,他們邊打工邊學習,后來有不少人也自己做了老板。多年來,城站路是城區通往玉林火車站的交通要塞,玉林火車站新站房啟用后,面對每天南來北往的人,張朝認為,這里的商機更多了,發展前景可期。梁家強現在住在盛世江南小區,交通四通發達,想出門休閑鍛煉,城南公園、江南綠軸公園都很近;想購物,附近有廣場商場;想換口味吃點新鮮菜,周圍有各種餐館和酒店!20年前,我們很少在晚上外出,因為村里的路不好走,街上沒有路燈,黑漆漆的不安全!绷杭覐姼锌卣f,而如今,社區的道路又寬、又亮、又好走,可選擇的休閑娛樂場所多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也更豐富多彩。
原標題:村民變居民 有家有業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