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福綿樟木鎮羅沖村:傳承紅色精神 建設美好家園
村民參觀革命傳統教育室,緬懷革命先輩,弘揚革命精神。
這是一片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紅色印記俯拾皆是,訴說著往昔歲月崢嶸。鬱林縣第一名中共黨員——張震球在這里誕生;八桂革命先驅朱錫昂在這里建立了鬱林縣第一批農村革命據點;鬱林縣第一支游擊隊是以羅沖赤衛隊為主體改編的;鬱林縣第一個中共農村黨支部也在這里成立……這里便是位于六萬大山腳下的革命老區村——福綿區樟木鎮羅沖村。穿過烽火硝煙,跨越歲月長河,羅沖村干部群眾繼承發揚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奮發圖強,埋頭苦干,紅色土地上迸發出新的活力。
“早在大革命(1924年至1927年)時期,羅沖村就燃起了革命火種,先后涌現出張震球、張第杰、張哲群、羅東、陳務信等一大批優秀的革命志士!绷_沖村黨委書記張冬告訴記者,1926年春,朱錫昂把革命種子傳播到羅沖村,在朱錫昂等人的革命思想影響下,羅沖村的張第杰、張哲群等人成立了鬱林縣第一個農民協會,開展“二五減租”運動,并組建了農民自衛軍,保護農民利益,在鄉約廟又建立了農民識字夜校,向農民宣傳革命思想,羅沖村村民紛紛參加,革命的種子在羅沖村不斷傳播。
熱血和生命捍衛的土地,人民必將永遠銘記。為了對村民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以先輩的革命精神激勵村民建設美好家園,羅沖村發動全村群眾和外出干部查閱收集有關史料,于2005年建起羅沖村革命傳統教育室,這是玉林市第一個由農民自發創辦的村級革命傳統教育室。教育室分為羅沖村革命斗爭史概況、圖片、實物三部分,不但用文字敘述羅沖村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還用圖片的形式,把朱錫昂、張震球、張第杰等革命先輩在羅沖村開展革命活動的情況及遺物一一陳列。同時在村里還建設有紅軍老戰士羅東同志之墓、張哲群烈士之墓、革命斗爭史陳列室、紀念館、文化長廊等,全面展示羅沖革命先輩成長、斗爭的歷史。
“革命先輩們的奉獻精神與家國情懷已經成為村莊的榮耀,他們的事跡也內化為羅沖人的精神血脈,永遠鐫刻在這方水土養育的人民心中,激勵著一代代羅沖人愛國奉獻、建設家鄉!睆埗f。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一代代羅沖人在革命先輩精神的激勵下千方百計挖掘優勢資源,加快農業經濟發展,增加村民收入,并大力開展新農村建設,不斷完善村莊基礎設施。這個革命老區村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土坯房變成磚瓦房,磚瓦房變成樓房,深一腳淺一腳的坑洼路變成了筆直平坦的水泥路,村民人均年收入由不足1000元躍上到現在人均年收入8000多元……
“羅沖村現在發展有養雞、中藥材種植、黑皮冬瓜種植、香蕉種植、果蔗種植等產業,這些都大大增加了群眾的收入,未來羅沖村農業將繼續走集約化、規;N養路子,全面拉動羅沖的經濟發展!睆埗f。
“生活越過越好,但是我們要記住,我們能有現在這樣的生活都是革命先輩、革命先烈用生命拼搏而來,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繼續為更美好的生活奮斗!贝迕駨堄勒f。
原標題:傳承紅色精神 建設美好家園——來自革命老區村福綿區樟木鎮羅沖村的蹲點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