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綿:“世界褲都”的涅槃之路
建設中的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產業園生機勃勃。 (陳學軍 攝)
企業入駐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產業園后,工人在整潔的車間里工作。(何慶皓 攝)
正是春末夏初,雨水最豐的時節,云層聚散,時而如山巒磅礴,挾風帶雨,摧壓萬里,時而如海潮翻滾,飛快地變幻,涌動長空。
在這樣的天色下,俯瞰占地約333.5公頃的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產業園,看著一棟棟嶄新的廠房如巨人般聳峙,道路向遠處不斷延伸,車輛喧囂、行人如織……一種滄桑迭代的壯闊情懷油然而生。
“世界褲都”福綿在涅槃重生之后,正從曾經皸裂的機體下迸發出強大的新生力量!
一如過去幾十年來不斷的自我更新,過程自然是痛苦的——淘汰落后產能、嚴厲整治污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然而壯士斷腕般的決心,終于換來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截至目前,福綿區共有制衣企業1600多家,配套企業400多家,年產服裝2.1億件。
紡織,其實就是用一根根經線和一條條緯線進行編織的過程。無論多么華麗的錦緞,都得由梭子的一次次飛行運動織就,容不得半點取巧。是什么樣的經線和緯線編織出這兩億多件服裝的呢?
是不斷深化改革,是不斷拼搏進取。
福綿的實踐證明,沒有顛撲不破的金字招牌,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環境,唯有主動適應乃至引領時代變革,始終秉持實干為本的創業精神,以改革為經、拼搏為緯,才能織就最美的夢想。
這是一條涅槃之路,更是一條通往未來的希望之路。
一個堪稱“成衣王國”的小鎮
真要好好追溯一下福綿服裝業的源頭,恐怕得去史書里找。
毗鄰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合浦港,又有南流江的水運便利,玉林一直是舟車匯聚的繁華之地。在玉林版圖之內,福綿依傍盛產藍靛、葛麻,自古就以服裝業聞名于世。從唐代至明代昌元年(1620年),鬱林“細葛布”作為朝廷貢品先后延續889年之久?箲饡r期,武漢、廣州淪陷后,日寇封鎖沿海,內地布匹短缺,福綿鎮、新橋鎮等鄉村幾乎家家紡紗織布。
1978年,改革開放大幕開啟,國家層面的改革藍圖已經制定,但在基層,特別是鄉鎮,到底怎么改,往哪兒改?沉重的政治壓力仍未散去。這年冬天,就在安徽小崗村的干部們冒著風險搞分田到戶的時候,福綿鎮一家國營裁縫鋪的裁縫陳德清也做了件石破天驚的事,他拿著布票在百貨大樓買布,剪裁成衣服后拿到本地圩鎮上售賣,一不小心就成了福綿成衣行業破冰的第一人。
“那個時候還有投機倒把的罪名,是要坐牢的,所以我們都偷偷做!备|社區居委會主任鐘衍龍年歲已高,他是福綿成衣的歷史見證者和參與者。在陳德清打破森嚴壁壘之后,鐘衍龍和同村的人們迅速跟進,憑著一把剪刀一沓子布票,干起了在當時膽大包天的“投機倒把”。
雖是春寒料峭,好在冰雪漸消。鐘衍龍所在的福東村,不知不覺間就家家戶戶開起了成衣作坊。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福東村已經成為福綿成衣行業的核心地帶,村里人不再偷偷摸摸地做衣服,而是直接帶著現金跑到佛山、廣州批發布料。
1985年前后,福綿第一批服裝個體戶成立公司。鐘衍龍也出資25000元和另外十幾個服裝個體戶共同湊了40萬元,成立了福聯公司。從1985年到1995年,整整十年間,福綿的服裝業可謂是“八大公司的時代”。包括福聯公司在內的八大公司,七家在福東村。
因為勞動力價格低廉,福綿生產的成衣只要30元、50元一件,正好滿足了20世紀國人的消費需求,福綿的服裝產業如同滾雪球一般迅速膨脹!爱敃r,廣州沙河服裝市場有近2/3的攤位都是福綿老板租用的!辩娧荦埥榻B說,尤其是2008年前的幾年,生意紅火到不需要找銷路,外地客商直接住進村子里,隨時提貨發貨。
服裝加工業的興旺,也帶來水洗、輔料等配套產業的發達!敖浘緯線的先不說,一個生產紡織用線的公司,幾年間就能做到上千萬的產值!彼磸S,更是多得不計其數。
那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黃金年代,也是一個注定十分短暫的年代。
一座名為“褲子之都”的圍城
2004年,法國記者皮埃爾在法國《解放報》上發表了一篇《福綿——世界褲子之都》的文章,福綿一瞬間被全世界的目光所聚焦。然而誰也想不到,短短幾年之后,這座“世界褲都”成了一座困頓的圍城。
新世紀,國內人力成本迅速上漲,以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受到影響,服裝行業首當其沖。
由于福綿的服裝產業長期位居低端市場,30元左右一件的服裝,利潤極其微薄,人力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堪稱災難性。再加上福綿的服裝產業單一,只是單純地加工褲子,沒有上游的產業,缺乏設計、紡織、輔料等;布局很散,過去只是在鎮上有服裝企業,后來發展到基本上每個村都有人從事加工服裝;同時,服裝廠普遍規模較小,有的只有幾個工人,甚至一些家庭式的作坊也開始從事牛仔褲加工;品牌影響力弱,盡管工廠多,生產量大,但是效益低下,幾十年來甚至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品牌。
“福綿這個‘世界褲都’徒有虛名,其實生產的都是低端貨,量大,但是質低,一條褲子賺幾毛錢,根本打不進歐美市場!闭f這話的是一位姓李的廣東老板,他做服裝企業多年,談起福綿的境況始終有些憤憤不平。
此外,傳統服裝產業導致福綿區污染問題極其嚴重。最高峰時,一天排到當地母親河南流江的水達到7~10萬噸,給環境監管和治理造成很大困難,嚴重影響了當地人口用水安全。2016年7月,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廣西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責令關停福綿區所有因環保問題不達標的水洗廠。
一方面人力成本快速上漲,服裝產業開始向勞動力低廉的越南、柬埔寨等地遷移,另一方面服裝產業升級遇到天花板,遲遲無法打造屬于自己的高端品牌。
福綿服裝產業的困境看似突然,實際上早在發展之初就埋下了禍根。
“大家都只想著訂單,賺了錢就去搞房地產之類的,從沒考慮過以后怎么辦!辩娧荦埲缡强偨Y。
一方孕育“千億產業”的熱土
但當初捧著一匹布就敢搞市場經濟的勇氣沒丟,敢闖敢試的改革精神沒丟,拼搏創業的奮斗精神也沒丟。福綿,還是那一方能創造奇跡的熱土。
中央環保督察帶來的巨大壓力被迅速轉化為改革的推動力。福綿區采取主動式精準招商模式,與香港上市公司中滔環保集團屢次溝通聯系并成功達成合作,由中滔環保集團運營建設節能環保產業園,探索形成環境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模式,推動“世界褲都”產業轉型升級。
這是一步險棋。環保產業的前景在當時仍不明朗,中小服裝企業顧慮重重,環保產業園能否實現自持?
這是一招勝負手。那位曾對“世界褲都”招牌憤憤不平的廣東李老板,面對愈加嚴密的環保風暴,舉目四顧才發現,華南地區首個水電氣熱統一供給、第三方治污、治污設施先于企業建設的綜合類環保產業園竟然已經在福綿拔地而起。
從拆遷到開工再到一期建成投產,不到一年時間就建設一個高水平的產業園,福綿以強大的洞見能力和組織能力抓住了機遇,全區各級干部實干苦干,為轉型發展贏得了寶貴的窗口期。
許許多多像李老板一樣亟待環保解決方案的企業家如同見到了救命稻草,撥通了園區的聯系電話。
“之前我們預計是要三到五年才能達到理想的運營情況,結果沒想到需求遠超預期,每天平均有十來撥企業代表來咨詢。原本一期我們規劃了53.33公頃,結果是一二三期共約200公頃園區用地已經全部出讓!庇窳郑ǜ>d)節能環保產業園的運營企業——玉林新滔環?萍加邢薰緢@區管理部高級經理黃小飛介紹道。
目前,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產業園已完成固定總投資122億元,已完成建設90.93公頃,正在建設147.67公頃,已有176家企業入駐園區,113家企業已全面投產,形成了包括印染、紡織、制衣輔料、水洗等服裝上下游全產業鏈聚集規模,預計2019年工業總產值將突破50億元。
福綿區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趙逢哲對園區發展的數據如數家珍。他向記者列舉了三個最為核心的數據:因為集中供水電氣熱、能源供應效率大幅提升,相應的企業生產成本平均降低20%至30%;因為統一處理工業廢、污,單位環境容量所產生的效益增加至原來的94.9倍;2019年企業產值預計達到全區原有產業規模的20倍。
“這么說吧,在2015年前后,因為惡性競爭、成本上漲還有環境污染造成的生產質量問題,水洗一條褲子平均只有7毛錢的利潤,但是現在,同樣是這一個工藝,一條褲子的利潤能達到15、16塊錢,甚至20多塊錢!
“世界褲都”——一個曾經的榮譽,如今,福綿的生機遍布,已然不限于一座“褲都”,更是一方發展的熱土。按照玉林市的產業部署,服裝產業被列入四個“千億產業”之一。福綿區正大力推動園區建設,除了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產業園外,還有正在建設中的玉林(福綿))生態紡織服裝產業園,不斷擴大產業規模,完善配套產業,加快發展自主品牌,形成了180多個個性鮮明的服裝品牌,其中6個為香港注冊品牌,5家服裝企業貼牌生產香港和歐美國家品牌。
春夏之交,雨水豐沛,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對于福綿來說,一路行來一路風雨,風雨是鍛打也是滋養,只要秉持著改革的初心和銳氣,腳踏實地地戰風斗雨,就一定能涅槃重生、花開盛夏。
原標題:改革為經 拼搏為緯 “世界褲都”的涅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