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凈整潔的農家庭院,連片格子型整齊規劃的種植田地,以及門前房后便捷美觀的水利景觀,在大容山的環繞襯托下,顯得格外生機勃勃。10月10日,迎著本市第一個天氣清爽的秋日,記者跟隨“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基層采訪行”拍攝組,走進了環境優美的北流市民樂鎮羅政村。
鄉村建設人人行動 純樸村風村貌得以繼承
民樂鎮羅政村地處北流市北部,距北流城區約12公里,轄12個村民小組,833戶3124人。記者走在羅政村看到,村內的環境十分整潔,挨家挨戶建起了裝修華麗的樓房,庭院內或修建泡茶桌椅或擺置健身器材,設計優雅別致。雨后的清晨,坐在家門口就可以看到屋后不遠處山腰掛著白云朵的大容山煙雨朦朧的山景,以及隨著秋風擺動的青黃交錯的水稻浪濤,十分愜意。
“古樹見證了我們村的發展,保護古樹成了大家的共識!2011年,羅政村村民提出了將一直長在村內的22棵249年樹齡的荔枝樹保護起來,上木架,圍石墩,樹提示,建起了古荔園,成為了中午時分村民在樹蔭底下乘涼的休閑區!按蠹覍Υ逯幸徊菀荒镜膼圩o,是一種集體責任感!贝逦瘯敝魅侮愒录t告訴記者,鎮政府和村委共同支付6名清潔人員工資用于村環境的清潔,還選出10多個家庭作為義務清潔戶,以自家周邊環境為基點,義務確保管理范圍內環境的整潔,形成了一個人人講衛生愛衛生的良好氛圍。為了保障村里農業生產用水和水環境衛生的保護,村民每年農歷12月對村中的水渠進行冬修,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則堅持每天巡邏一次,保持河道的清潔。
“村里的姓氏很多,都可以通婚的,不愁嫁娶!标愒录t介紹,因為村里各方面條件都不錯,各家的兒女多半選擇了就近嫁娶,村里良好的村風村貌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
改掉單一農業生產方式 多元化發展經濟
“以前主要靠種植水稻增加收入,現在村里通過出租廠房田地,開辦加工企業,發展休閑旅游,每年可以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6萬多元!绷_政村村支書張光偉介紹,因為近些年的農村經濟發展轉型,村里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環境美化了,收入提升了,村民返鄉置業的現象開始漸行!霸趶V東打工每個月能拿3000多元,而在我們村打工照樣可以實現,還可以照顧家里,花銷也少,幸福感自然強了!
“早些年也嘗試過種植百香果等經濟作物,但是因為生長環境不適合而有過創收失敗的經歷!睆埞鈧ヌ寡,村民們在發展村經濟的過程中一直在摸索中前行,雖有失敗但并未減少村民越挫越勇的決心。近些年,順應農村勞動力非農化的趨勢,羅政村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田,加快土地流轉,合理開發集體土地資源,有效利用肥沃的農田,有序平整土地,建設“田字型”農業示范園,除了種植傳統作物水稻外,還種上了經濟收成甚好的火龍果、番石榴、沃柑、龍眼……
羅政村隔壁的李村村民董一興得知舅舅所在的羅政村整合田地開辦農業示范園后,毅然和投資人一起在示范園內成立了果蔬專業合作社,以支付租金的方式租賃村民田地,并種上了200多畝火龍果。農忙時,董一興以80元左右的日薪,聘請羅政村村民前來幫工!罢虾蟮奶锏厥诌m合農業生產!倍慌d說,在農業示范園內,統一共享滴灌技術、水泥路、水流,勞作起來便利又高效。
人文與自然景觀并存 走休閑農業特色路
寬廣的田野,高聳的峻嶺,整潔的村貌,如此優美的自然景觀成了羅政村得天獨厚的資源。羅政村民發揮智慧,將自然景觀融合當地的坊間傳說、紅色人文等人文文化,一同融入到農業旅游發展中,開辦農家樂、興建公園、搭建舞臺,將農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2008年,羅政村將坐落于田野間的一座石山進行開發,修佛像、筑涼亭、挖池塘,建起了羅政公園,供村民和游客免費游玩,并將羅政獨有的庭院文化、宗族文化、寺廟文化帶到公園內,引來了不少游客前來觀光。
“自己富起來的同時帶領村民一起富,是我的一份責任,現在村里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實現了!贝迕耜愡h海以租賃的方式,將羅政公園進行承包管理,并開辦起農家樂,承接大大小小的聚會,并肩負起了傳播羅政人文歷史的重任。游客多了起來,陳遠海有效利用客源,與周邊的果園、菜園園主以及臨近的農戶齊心合作,將業務擴展到果蔬采摘、旅游住所、興辦文化節,帶動了村經濟的發展。據村委粗略計算,一年來,解決本地農民就業200多名,按每人每月1600元計算,一年可以為農民創收300多萬元。
目前,羅政村建有優質苗圃基地、番石榴基地、火龍果基地等各類基地3000余畝,有米粉、木器、紡織等加工廠60余家。該村成為了北流市有名的龍眼村、苗圃村、蘑菇村、米粉村,201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11400元。
原標題:環境優美,村風純樸,走出特色發展之路,北流市羅政村——村富民樂 生態美景入畫來